歲月不居,時節如流,跨過了2018,眨眼迎來了2019年的春節,愛有多深,牽掛就有多長,想念有多真,心就有多迫切。有一種儀式叫過年,有一種情節叫回家。雖說不能常回家看看,但一年一度的春節,再也束縛不了回家的腳步。春節回家就像一場大遷徙,不在乎路途的艱辛和遙遠,在乎的是回家的心情,以及與家人團聚的溫馨。
家鄉交通建設
近年來,借著鄉村振興的東風,縣內不僅鎮鎮通班車,就連許多村莊都通車,縣內公路四通八達,星羅棋布,火車、高鐵更是帶給人們出行帶來了前所未有的方便。交通便捷后,鄉親們致富的途徑更加寬廣了。現在家鄉的農產品再也不會形成滯銷,爛在自家地里,無人問津,家家發展農副產業,形成了一條集供銷在內的產業鏈,人們過上了好生活,近幾年幾乎都開上了小轎車,自主合作品牌都有,現在發愁的是春節期間鄉鎮也出現大城市常發生的堵車現象。與大家閑聊時,都認為現在的機會多,只要肯吃苦、敢拼搏,生活就會越來越好,響應了習近平總書記在今年新年賀詞中的那一句“我們都在努力奔跑,我們都是追夢人”。
家鄉文化建設
習總書記曾指出“良好生態環境是最公平的公共產品,是最普惠的民生福祉”。今年的年味跟往年不同,人們逐漸用電子鞭炮代替了傳統的火藥鞭炮,讓空氣變得清新。村子每個固定位置都設置了垃圾箱,還建起統一的垃圾處理點,使村里一改往日的臟亂差變得整潔有序。廁所也進行了改造,形成了干凈文明的生態公廁。鄉村道路兩側都裝上了太陽能路燈,家家戶戶的大門掛起了大紅燈籠,呈現出一派祥和美麗的鄉村面貌。環保已成為一種新常態,也成為人們的共識。環保的重要性從每個人的口口相傳,從城市到鄉村,從小孩到老年人,已深植每個人心間并踐行于行動,這是走進新時代的新改革,當鼓而歌之,大力點贊。
隨著網絡的普及,電子商務、電子支付逐漸在農村鋪展開來。現在人們出門都是手機直接掃碼,方便又快捷,平時還可以搶紅包玩,同時利用網絡快速了解市場情況,進行投資活動。村民對生活品質的追求也日益提高,吃的方面也不再是三無產品,親戚間的相互送禮變成了上檔次、知名品牌的東西;住的方面絕大多數村民在老家蓋起樓房,空調、熱水器等家用電器一應俱全,農村生活幸福指數逐年提高。舒適甜蜜的生活使村民們都堅信實現2020年共同富裕、全面小康的目標指日可待。
春節閑暇之余,感受了位于家鄉具有豐富的人文與自然歷史的堯頭窯。堯頭窯是以生產黑瓷為主,至今代代相傳,窯火不斷,古窯遺址群龐大、保存較完整,被稱為“中國原生態陶瓷活化石”和“中國現存最大的民窯博物館”。古窯與周圍溝溝壑壑的黃土塬、莊稼地相互映襯,形成獨具地域特色的人文景色,通天的窯火、古樸的青石路、周圍破損的瓦罐、崎嶇不平的小路、歷經百年的窯洞、破損的廢窯、挑水的農夫,讓堯頭窯展現出歷史的滄桑感與厚重感,透著濃濃的鄉土氣息,樸拙中藏率性,繁復中見協調,簡約中現神韻,體現出西北地區人們的淳樸敦厚的性格。是八百里秦川得天獨厚的自然與人文景觀,而且為渭南旅游業的發展奠定了堅實的基礎。
家鄉養老建設
黨的十九大報告中強調“在發展中補齊民生短板、促進社會公平正義,在幼有所育、學有所教、勞有所得、病有所醫、老有所養、住有所居、弱有所扶上不斷取得新進展。”過去隨著城市化的不斷推進,大量農村的青壯年勞動力涌入城市謀求生存,留守農村的大多數都是老人小孩,往往到春節時才呈現人氣熱鬧旺盛的景象,在家駐守多年的老人們這個時候是最開心的。春節一過,大量年輕人又像候鳥遷徙一樣飛回城市,留下來的長輩缺少溫情關懷,精心呵護。與往年大不相同的是,今年鄉鎮敬老院已建成,增強了對農村特困人員的兜底保障功能。新建鄉鎮敬老院為弱勢老人提供了一個“老有所養、老有所學、老有所為、老有所樂”的好場所,使老年人的晚年生活豐富多彩、快樂幸福,這必然對構建和諧社會起到積極的促進作用。
春節回鄉的所見所聞,不僅讓我體味到鄉土人情帶來的歡樂與喜悅,而且讓我真實地感受到家鄉近年來的巨大變化,更深刻地體會到了在精準扶貧、振興鄉村的一系列政策下鄉親們對生活發生巨變的欣慰。家鄉人們的生活水平提高了,精神生活豐富了,幸福感提升了,這都和黨和政府的強農惠農政策的落實息息相關。相信在黨和國家政策的正確引領下,在各方力量的不懈努力下,在老家人民的辛勤耕耘下,家鄉的面貌會越來越好,人們的日子會越過越紅火。
(曹婉鑫 監測中心)
COPYRIGHT ? 2015 陜西環保產業集團有限責任公司 All Rights Reserved.技術支持:陜西環保智信科技有限公司
陜公網安備 61019002000347號 陜ICP備15009596號-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