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10月18日上午,中國共產黨第十九次全國代表大會開幕會在人民大會堂大禮堂舉行,習近平總書記代表十八屆中央委員會向大會作了報告。
十九大是在全面建成小康社會決勝階段、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進入新時代的關鍵時期召開的一次十分重要的大會。大會的主題是:不忘初心,牢記使命,高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旗幟,決勝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奪取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勝利,為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不懈奮斗。大會要求全黨同志一定要牢記為中國人民謀幸福,為中華民族謀復興的初心和使命,繼續朝著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宏偉目標奮勇前進。
過去五年來,我國在經濟,深改,法治,文化,人民生活,生態文明,外交等方面取得了歷史性成就。生態文明建設方面,國家在綠色發展理念,生態文明制度,節約資源,生態工程,環境治理,國際氣候合作等方面取得了顯著成效。
經過長期努力,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進入了新時代,我國社會主要矛盾已經轉化為人民日益增長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發展之間的矛盾。同時,我國社會主要矛盾的變化,沒有改變我國處于并將長期處于社會主義初級階段的基本國情,沒有改變我國是世界最大發展中國家的國際地位。這就要求我們牢牢立足社會主義初級階段這個最大實際,牢牢堅持黨的基本路線,在繼續推動發展的基礎上,著力解決好發展不平衡不充分問題,大力提升發展質量和效益,更好滿足人民在經濟、政治、文化、社會、生態等方面日益增長的需要,更好推動人的全面發展、社會全面進步。
新時代堅持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基本方略中對堅持人與自然和諧共生做出了要求。建設生態文明是中華民族永續發展的千年大計。必須樹立和踐行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理念,堅持節約資源和保護環境的基本國策,像對待生命一樣對待生態環境,統籌山水林田湖草系統治理,實行最嚴格的生態環境保護制度,形成綠色發展方式和生活方式,堅定走生產發展、生活富裕、生態良好的文明發展道路,建設美麗中國,為人民創造良好生產生活環境,為全球生態安全作出貢獻。
十九大在生態方面指出要求加快生態文明體制改革,建設美麗中國。人與自然是生命共同體,我國建設的現代化是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現代化,既要創造更多物質財富和精神財富,也要提供更多優質生態產品以滿足人民日益增長的優美生態環境需要。必須堅持節約優先、保護優先、自然恢復為主的方針,形成節約資源和保護環境的空間格局、產業結構、生產方式、生活方式,還自然以寧靜、和諧、美麗。
要推進綠色發展。加快建立綠色生產低碳循環和消費的法律、政策和經濟體系。構建綠色技術創新體系,發展綠色金融,壯大節能環保產業、清潔生產產業、清潔能源產業。構建清潔低碳、安全高效的能源體系。推進資源全面節約和循環利用。倡導綠色低碳的生活方式,開展綠色行動。
要著力解決突出環境問題。堅持全民共治、源頭防治,持續實施大氣污染防治行動。加快水污染防治。強化土壤污染管控和修復。加強固體廢棄物和垃圾處置。提高污染排放標準,健全環保信用評價、信息強制性披露、嚴懲重罰等制度。構建政府、企業、社會組織和公眾共同參與的環境治理體系。積極參與全球環境治理。
要加大生態系統保護力度。實施重要生態系統保護和修復重大工程,構建生態廊道和生物多樣性保護網絡。完成生態保護紅線、永久基本農田、城鎮開發邊界三條控制線劃定工作。推進荒漠化、石漠化、水土流失綜合治理,強化濕地保護和恢復,加強地質災害防治。完善天然林保護制度。健全耕地草原森林河流湖泊休養生息制度,建立市場化、多元化生態補償機制。
要改革生態環境監管體制。設立國有自然資源資產管理和自然生態監管機構,完善制度,統一行使三項職責。構建國土空間開發保護制度,完善主體功能區配套政策,建立以國家公園為主體的自然保護地體系。堅決制止和懲處破壞生態環境行為。
十九大在生態方向的重要論斷布局對集團和我自身都提出了新的要求。
對集團而言,我認為集團可以根據報告中對環境的要求,完善產業布局,挖掘生態環保中的新市場需求,提升環境綜合治理能力;可以響應國家供給側改革要求,加大環保核心關鍵技術研發,提升自主創新能力,加大企業的競爭優勢;可以拓展環保+業務,加大環保行業于相關變革性技術的融合發展,完善環保+大數據方向的發展,探索環保與人工智能等先進技術的融合發展。
對我個人而言,一是要加強習總書記對新時代重要論斷的理解,把握新時代的國家戰略發展方向;二是作為黨員應該嚴格要求自己,用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武裝自己,加強作風建設,遵守黨的紀律;三是響應全面建成小康社會決勝階段的發展需要,不忘初心,為國家生態文明建設事業貢獻自己的力量。具體到工作,要加強專業知識技能學習,提升專業能力;要對領導忠誠,對同事友好,增強團結協作,要努力工作,提高效率,高質量完成工作。
感謝能有這次學習機會。
COPYRIGHT ? 2015 陜西環保產業集團有限責任公司 All Rights Reserved.技術支持:陜西環保智信科技有限公司
陜公網安備 61019002000347號 陜ICP備15009596號-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