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網:讓美麗鄉村不再承受“垃圾圍村”之痛 ——陜西環保集團因地制宜探索農村垃圾處理新路徑
讓美麗鄉村不再承受“垃圾圍村”之痛
——陜西環保集團因地制宜探索農村垃圾處理新路徑
“污水靠蒸發,垃圾靠風刮”曾是陜西不少農村的真實寫照。63歲的三原縣五四村農民楊繼文沒想到,村里的垃圾就地無害化處理試點,讓村子徹底變了樣。
五四村安靜整潔、綠樹成蔭,村道上沒有一點垃圾,空氣中彌漫著泥土的氣息。“以前我們村垃圾都是隨便倒,一到夏天垃圾堆積的地方臭氣熏天,蒼蠅蚊蟲聚集,大伙兒都捏著鼻子繞道走。”提起過去生活環境,楊繼文感慨道。
為了解決“垃圾圍村”的問題,2018年6月,三原縣與陜西環保集團合作,在五四村建設了一座垃圾就地無害化處理站試點。這座占地750平方米、日處理能力3噸的試點站不僅解決了五四村村民的垃圾處理問題,還輻射了周邊的五一村、小李村兩個村莊,實際服務人口達到3000人。
“傳統的‘村收集、鄉轉運、縣處理’垃圾處理模式在具體執行時往往面臨雙重困難,一是運輸距離過長成本太高,二是縣級垃圾填埋場大多規模小、處理能力有限。”陜西環保集團生態建設管理有限公司投資運營部副部長解寀妍介紹說,公司探索采用低成本就地無害化垃圾處理辦法。同時,對不同生活習慣、產業結構、經濟水平的村莊進行垃圾成分、垃圾處理量分析,制定個性化處置方式。
五四村及周邊幾個村日常產生的可腐爛垃圾量相對較少且前段分類困難較大,試點站以低溫熱解技術為主要處理方式,在分揀出有毒有害和可回收垃圾后,將剩余部分倒進低溫熱解一體化處理爐,變成濾渣和爐灰排出。熱解過程中產生的煙氣經過凈化處理設備后無煙無異味達標排放。投入使用近一個月來,該站共處理垃圾60余噸,無害化處理率達到95%以上,產生的濾渣和爐灰還可作為建筑材料回收利用,使處理成本降到最低。
解寀妍現場算了一筆賬:每月2000元左右電費、兩名工人5000元工資、1000元其他費用,運營這樣一個小規模垃圾處理站每月只需8000元左右的費用。每噸處理成本相較于轉運集中處理大大降低,真正實現了農村垃圾處理低耗能、無害化、就地化、資源化。
不僅在三原縣,去年以來,陜西環保集團先后與陜西鎮安縣、富縣、高陵區等地政府合作,采取“PPP”模式因地制宜探索鄉村垃圾就地化處理。
高陵區何村是關中平原有名的“無公害蔬菜基地”,而隨意丟棄在田間地頭、道路兩旁的瓜蔓、菜梗,也曾讓這座村莊被垃圾“圍村”。針對何村可腐爛垃圾比例較高的特點,這里的垃圾就地化處理采用了有機堆肥+低溫磁化技術相結合的辦法。村里“智能垃圾處理站”內的兩臺設備,一臺可以經過微生物機械高速發酵堆肥,讓可腐爛垃圾“變廢為寶”,成為有機肥還田。另一臺通過低溫磁化技術,對不可腐垃圾進行低溫熱處理,變為陶瓷灰,用于建材基材或植物生產的催化劑。
而富縣牛武鎮作為全縣垃圾分類資源化處置試點,已經形成了垃圾分類、收集、轉運、資源化處置的完備體系,通過一系列科學有效的管理制度和考核激勵辦法,激發了群眾的參與熱情,形成了良好的推廣效果。除了已經建成的兩座垃圾資源化處置中心和一套MBR污水處理站,陜西環保集團生態公司目前還正在富縣建設兩座垃圾資源化處理站和3處污水處理站,全縣擬建21處垃圾資源化處理站和13處污水處理站,有望2019年全部建成投用。
目前,陜西環保集團已在全省建成垃圾分類處理試點30處,為解決農村環保設施建管脫節問題,與三原縣等6個縣區簽訂了環衛一體化PPP項目合作協議,負責縣域內農村環境綜合整治的“投、建、管、運”一體化運營。“改善農村人居環境不能‘一刀切’,需要突出重點,讓典型引路。我們將繼續立足各地具體情況,因地制宜地制定出性價比最高的解決方案、尋找到操作性最強的技術,使農村人居環境得到明顯改善。”陜西環保集團董事長、黨委書記熊良虎說。(新華網記者 高夢月)
COPYRIGHT ? 2015 陜西環保產業集團有限責任公司 All Rights Reserved.技術支持:陜西環保智信科技有限公司
陜公網安備 61019002000347號 陜ICP備15009596號-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