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秸稈制油”關鍵技術獲突破 千億綠色能源產業呼之欲出
過去,三聚環保以傳統化石能源與化工行業新材料與新技術服務商的角色為市場所熟知。近年來,公司積極介入以生物質炭化技術、生態農業與生物質能源為代表的綠色產業,力爭通過獨家技術創新和全產業鏈優勢,實現主業再造。
日前,公司相關技術負責人表示,經過逾5年的自主研發,三聚環保在生物質直接液化領域取得重大技術突破,并且已經進行了全球專利技術布局,已累計申請了80項專利,全部為發明專利,后續相關專利申請仍在進行中。近期,公司委托中科院過程所多相復雜系統國家重點實驗室完成了第三方獨立重復試驗及評價工作。
根據中科院重復試驗結果數據看,對于本次試驗的玉米秸桿原料,約2.1噸秸桿可以生成1噸氧含量小于5%的初級生物液體燃料。第三方報告顯示,三聚環保提出的生物質直接液化技術路線,在有效降低加工成本的同時,還可以提高油品品質、大幅減少污水排放,對推進生物質直接液化技術的進步具有重要意義。此次獨立重復試驗所得出的結論與公司進行的試驗結果一致,表明該技術已經初步具備產業化的條件。
通俗地說,三聚環保的生物質直接液化技術可以高效地把秸稈、木屑、廢棄油脂等轉換為生物液體燃料。即將農林廢棄物在催化劑的作用下,直接大量轉化成以碳氫化合物為主的液體清潔燃料及化學品的過程。據行業人士介紹,由于相關法規要求,目前在歐洲市場,對生物質柴油的需求旺盛。
歐美等發達國家十分重視生物質燃料技術的開發。根據《中科院生物科技戰略情報》顯示,2018年5月3日,美國能源部(DOE)宣布將投入7800萬美元支持早期生物質能源研究和開發,致力于解決豐富多樣的生物資源所面臨的各種技術問題,使包括藻類、非糧能源作物(如玉米、甘蔗等)和各種廢棄物(如植物秸稈、稻殼等)在內的各類生物質資源更有效地轉化為更具經濟性的生物燃料、生物質電力和生物制品。本次資助的項目涵蓋四大主題,首當其沖的是斥資2800萬美元“用于產品合成的生物能源工程”,旨在開發用于熱化學處理的新型催化劑、高效的生物質轉化工藝,以降低生物燃料和生物基制品生產成本。
三聚環保技術負責人表示,相比現在主流的燃料乙醇、棕櫚油制柴油,生物直接液化技術具備原料易得、成本更低的優勢,是真正能實現降低碳排放的綠色燃料。公司計劃在2018年底,主要與國內和國際石油巨頭進行戰略合作,共同推進綠色能源和化學品的規模化和產業化;未來三年建成3~5套規模在20、30萬噸級的標準化工業示范裝置的建設;未來五年實現全面產業化,即建立多個標準化分布式生物質液化工廠,實現不低于500萬噸的總產能,初步形成上下游規模化的產業布局。
擁有業內獨門技術
過去十多年以來,沿著“天藍、水清、地沃、人善”的發展理念,三聚環保以傳統化石能源與化工行業的新材料與新技術服務商的角色,以及績優藍籌股的形象為市場所熟知。
基于長期的技術儲備和生物質收儲體系建設,近年來公司開始將戰略重心轉向市場空間更大且更可持續的綠色產業領域。
筆者注意到,與公司往年年報明顯不同的是,在2017年年報中,三聚環保對發展綠色產業做了重點闡述。
公司指出,生物質綜合利用、綠色能源及化學品生產已取代傳統能源化工綜合服務成為未來發展需重點著力的第一大項。公司的目標是通過綠色發展戰略的實施,到2020年底,發展成為生物質利用和綠色能源與化學品的全球技術領先者,也為公司獲得長期穩定的收益提供可靠的保障。
從2017年報來看,公司用農作物秸稈等生物質綜合循環利用生產炭基復合肥、土壤改良劑等產品的業務已經初見規模,并且給出了規模化生產炭基復合肥的清晰路線圖。
那么,公司年報中有提及的“綠色能源”指的是什么呢?對此,筆者采訪了多位化工行業分析師,他們大多表示,此前曾在調研時聽公司方面有所提及,并表示在進行相關知識產權布局。
日前,筆者筆者從三聚環保技術負責人處獨家獲悉,經過近5年的自主研發,三聚環保在生物質直接液化領域取得重大技術突破,而這正是前面所提及的“綠色能源”。
6月20日三聚環保在公告中指出,最近公司曾托中科院過程所多相復雜系統國家重點實驗室就該技術開展第三方獨立重復試驗及評價工作。所謂生物質直接液化,是指將秸桿、木屑、廢棄油脂等農林廢棄物,在催化劑的作用下,通過一定的溫度、壓力和工藝條件直接轉化成以碳氫化合物為主的液體清潔燃料及化學品的過程。
據公司方面向筆者出示的中科院最新試驗報告顯示:對于此次試驗的玉米秸桿原料,約2.1噸秸桿可以生成一噸氧含量小于5%的初級液化油產品。
據公司技術負責人向筆者表示,中科院過程所經過一番詳盡的重復試驗及考察所得出的結果與公司此前做的試驗結果一致,表明該技術路線有可靠的重復性。
而公司開發該項技術的目的是將以秸稈為代表的廢棄生物質低成本轉化為綠色生物汽柴油、航煤等清潔油品,為解決生物質大規模利用和能源安全開創出一條新途徑。通俗地說,公司的生物質液化技術可以把農林廢棄物等生物質轉換為液體燃料。
“據我了解,目前業內還沒有其他公司可以做到我們這個程度,我們采用的是自主研發的催化劑和特殊的脫氧方式,并與懸浮床技術有機結合。和目前其他生產生物質燃料的主流技術路徑相比在成本上更具經濟性。”公司技術負責人向筆者表示,這項技術能獲得試驗成果,緣于公司突破了高效低成本新型納米催化劑研發制備、生物質脫氧及生成大量有機廢水等難題,“依托于公司近年來對MCT懸浮床工藝、催化劑等核心技術的積累和創新”。據介紹,相比其他主流技術,該項技術在成本上獨具優勢,“與纖維素發酵工藝、水熱裂解工藝等相比,新的技術在成本和技術成熟度上更顯優勢。”據試驗數據表明,運用該技術有望在正常油價下等質、經濟性的替代化石資源。
公司公告顯示, 6月21日,中國石油和化學工業聯合會組織專家在北京召開了劣質重油MCT懸浮床加氫技術科技成果鑒定會。鑒定委員會認為,該成果創新性強,主要技術指標處于國際領先水平。標志著我國自主研發的MCT懸浮床加氫成套技術及裝備實現了重大突破。”因為我們掌握了懸浮床技術,使得公司在生物質直接液化技術開發和工業化應用方面有了依托。懸浮床技術作為平臺技術,將在秸稈制油技術中成為核心。”
另據介紹,針對此項技術,三聚環保正在建立完整的知識產權保護體系,已累計申請了80項專利,全部為發明專利,后續專利申請仍在進行中。
生物液體燃料市場廣闊
隨著各國對氣候變化、節能減排的意識不斷增強,生物質燃料漸成新能源市場的寵兒。相比高碳排放的化石燃料,生物燃料是采用吸收二氧化碳的植物原料生產的,從而實現了大氣層的碳循環和減量化。據聯合國政府間氣候變化專門委員會估計,地球上每年產生的生物質資源總量高達1700億噸,相當于約1000億噸標準煤。如果能夠有效利用生物質資源,完全可以在不使用化石能源的情況下,滿足全球一次能源的消耗。
根據歐盟2012年起執行的有關規定,途經其上空的飛機須添加一定比例的生物質航空燃油,否則將被征收航空碳稅。而由棕櫚油制成的生物柴油在歐盟的售價可達1400美元/噸,相關生產企業利潤不菲。
據行業人士介紹,目前在中國沒有類似規定的根本原因是此前國內企業尚未掌握相關低成本制造技術,未來一旦國內也出臺相關管理辦法,那么生物質航油的市場前景將不可限量。
按照國際民航組織預測,到2020年生物航空燃油將達到航油總量的30%。如果中國未來也按照這個比例執行,那么未來將有1200萬噸的航油需要打上“生物質”的標簽。
在國家層面,發展生物質液體燃料已被納入我國中長期規劃。根據國家能源局2016年發布的《生物質能發展“十三五”規劃》的數據顯示,截至2015年,我國生物質液體燃料總產量不到300萬噸,其中燃料乙醇占比超七成,生物柴油尚處于產業發展初期。規劃到2020年,我國生物質液體燃料年利用量將達600萬噸,并將建立健全生物柴油產品標準體系,推進生物柴油在交通領域的應用。
據公司技術負責人介紹,用公司技術生產的生物質液體燃料,再經過提煉就可以變成符合最新國標的汽柴油、航煤等綠色燃料。而更具戰略意義的是,未來一旦“生物直接液化”技術實現產業化以后,我國對進口原油的依賴將找到替代方案。
對于這樣一項具備巨大市場潛力的技術,一個市場會廣泛關注的問題是:在成本上是否具備經濟性呢?
雖然相比煤制油,生物質在生產上更容易反應,但長期以來,生物質燃料始終面臨成本高企的拷問。此前國際上生物航空燃油的成本是普通航空燃油的2-3倍,如何能有效降低生產成本是生物質燃油邁向更大市場需要越過的坎。
早在2009年,中國石化就啟動了生物航空燃油的研發;2011年12月,中石化成功生產出以棕櫚油為原料的生物航空燃油;2012年10月,中石化生產出以“地溝油”為原料的生物航空燃油。不過據行業人士介紹,其生產過程用的是成本較高的加氫精制等工藝,導致在經濟性上弱于化石能源,同時較為依賴政府的扶持政策。
據公司統計,國內農作物秸稈總量已超過10億噸/年,其中最終焚燒處理的約40%。而公司的生物質液化技術可以環保、高效地對這些被廢棄的資源加以利用。“從試驗數據來看,用我們的技術,每2.1噸玉米秸稈就能出1噸油。”技術負責人介紹,“自主知識產權的懸浮床技術和催化劑技術優勢得到了充分體現”。
“這次試驗我們用的是高含氧的玉米秸桿,按原料成本700元/噸計算,最終制成的成品生物柴油的成本不會超過5000元/噸,在目前國際油價70美元/桶的背景下,可以不依賴補貼就經濟性地替代普通成品油。”
此外,歐洲之所以鼓勵生物質燃油的運用,是因為生物質能源基本不增加碳排放。不過第一代生物燃料以糧食作物、油料作物為生產原料,這種方式存在“與人爭食”和“侵占耕地”的問題,比如,東南亞為提高棕櫚油產量,大量開墾林地,在其生產過程中增施農藥、化肥等,間接導致了碳排放的增加。
據三聚環保方面介紹,鑒于目前歐洲對生物質燃料的需求量很大,未來公司的秸稈制油將先行在歐洲市場導入,“歐洲目前每年的柴油消耗量是2億噸,假設其中10%為生物柴油,就有多達2000萬噸的市場需求。”
建立資源收儲體系,產能有望成規模
據筆者獲悉,目前三聚環保的生物液體燃料技術處于從小試到中試過渡的階段。不過公司技術負責人強調,今后公司不會出售該技術,而是通過合作來實現快速產業化。
“我們會有選擇地開展戰略合作。目前BP、挪威石油、殼牌等國際石油巨頭都有合作意向,此舉旨在做技術背書,并解決先期開發的資金問題。”他表示,“我們力爭在今年年底通過戰略建設一批項目,到2020年底先建3-5套年產20~30萬噸的工業示范裝置,為后續大規模產業布局打下基礎,隨后再利用2年時間建成5-10套年產50萬噸規模的大工業裝置,即在5年后規劃形成500-1000萬噸的產能。”
之所以有這樣的把握,是因為公司自2017年開始,通過大舉進軍生態農業,在秸稈生物質資源方面已先期進行了布局。生物質炭化還田-土壤改良技術,實質上是公司規劃的生物質分質利用的一部分。通過該技術的規模化推廣,公司與縣域政府、企業合作,建立起了龐大的生物質收儲運體系,一方面通過炭化技術發展生態農業,另一方面,將更大量的生物質集中起來,為公司布局生物質液化產業提供穩定的、連續不斷的、低成本的原料。
公司2017年年報顯示,計劃到2020年底建成300-400套炭基復合肥工廠,實現炭基復合肥產能1500萬噸/年,生物質收集運營能力3000萬噸/年。
公司開展的秸稈炭化項目得到了各地政府的歡迎。該技術通過對秸稈進行限氧炭化,生產生物質炭基肥料、土壤改良劑還田,可大幅改善土壤結構,提高化肥利用率,減少農藥用量,實現農作物增產提質,2017年被農業部列為重點推介的秸稈農用十大模式。生產的炭基復合肥在全國糧食主產區歷經10年以上大規模種植試驗,平均增產10%以上,籽粒粗蛋白提高10%左右,每畝增收200元左右,抗病蟲害能力增強,重金屬降低效果明顯,土壤團粒結構得到改善,是目前秸稈利用工業化程度最高、生態效益和經濟效益俱佳的解決方案,也是利用先進的工業化技術支持農業建設的代表。
2014年8月,該技術已被國家發展改委列入33項關鍵低碳技術目錄,2017年4月被農業部列為秸稈資源化利用十大模式之一。在黑龍江、內蒙古、新疆、江西等18個省的示范和應用,農作物增產效果顯著,目前項目已在全國大面積快速推廣建設。截止至今年5月,公司在全國共對接405個縣市,成立項目公司162個。
有行業分析師認為,目前三聚環保的經營模式主要針對傳統能源行業進行技術輸出,在生物質燃料大規模產能建成后,能為公司持續性地貢獻利潤,公司的經營模式也將隨之發生重大變化。據公司估算,以1噸生物質液體燃料為三聚環保公司實現盈利1000元的保守計算,5年后該項業務500萬噸的產能規模,即有望為公司貢獻新增利潤50億元。
高質化利用農林廢棄物,將成為鄉村振興戰略的重要抓手。在公司開展的秸稈炭化項目中,很大一部分項目落戶在國家級貧困縣中。“因為貧困縣主要以農業為主,經濟工業貢獻值較小,但農林資源豐富,這恰好是實施綠色產業的絕佳地區。”公司有關人士表示。
以國家級貧困縣內蒙古科右前旗為例,2017年,三聚秸稈利用扶貧工程在內蒙古興安盟科右前旗全面得到驗證。科右前旗愛放牧一期5萬噸炭肥廠項目,直接用工150名建檔立卡貧困人口,臨時用工超5000人次。實踐證明,使用三聚炭肥,每畝可實現效益增收254.6元,5萬噸炭肥可實現效益增收3.2億元。
“我們建立起來的生物質收儲體系,將更多的生物質資源用于未來建設的生物質液體燃料工廠,這將大大提高資源的利用價值,推進鄉村振興戰略的實施”。(據每日經濟新聞)
COPYRIGHT ? 2015 陜西環保產業集團有限責任公司 All Rights Reserved.技術支持:陜西環保智信科技有限公司
陜公網安備 61019002000347號 陜ICP備15009596號-1